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车型导购 车型导购

汽车销量下滑_哪吒汽车销量下滑

zmhk 2024-04-22 人已围观

简介汽车销量下滑_哪吒汽车销量下滑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汽车销量下滑”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看

汽车销量下滑_哪吒汽车销量下滑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汽车销量下滑”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看看吧。

1.汽车行业的销量为什么会下滑?

2.2月汽车销量排行

3.斯柯达在中国销量直线下滑,原因究竟出在了哪里

4.中国的汽车销量严重下滑真的是因为产能过剩吗?

5.吉利为什么销量下滑

汽车销量下滑_哪吒汽车销量下滑

汽车行业的销量为什么会下滑?

       三句话解释。

       第一句,当前销量跌的并不算多;第二句,当前市场上对于行业销量增速下滑原因的分析,基本全错;第三句,销量跌成负数,并非坏事。

       第一句话

       汽车销量跌幅当前并不算多

       从七月份汽车销量开始负增长,很多人就慌了;9月起进入两位数负增长以来,很多人,甚至专业人士,更是慌得一批。这属于完全不知道行业为什么下跌的。

       我引用我上边说的要讲的第二句话的一个结论,来说一下为什么当前汽车行业销量跌幅并不算多。后边再详细解释这个结论。

       这个结论就是,汽车行业当前的短期急跌,因且只因为前期购置税减半政策的透支。

       为什么这么决绝的说只因为这个,后边我会说。现在先用这个结论说,为什么行业销量跌的并不多。

       当我们把原因锁定在购置税减半政策的透支作用时,我们就有了把当前数据和谁对比的标准,而不是只是一看数据就开始慌,就开始办葬礼。以购置税减半政策为锚,我们都知道最近的一次购置税减半政策是2015年10月到2016年全年,次近的一次就是2009年。

       购置税减半政策并不是永久减半,他是一个减半再恢复的过程。所以他的唯一作用就是把未来的消费硬拽到购置税减半政策实施的时间区间。把当前数据做的好看,让以后的数据变的很惨。这个政策与其说是产业政策,不如说是数据作弊。这也是为什么这次行业即使跌成这样,国家也没有再度开启购置税减半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这个政策太坑了。

       所以接下来,我们来看这个太坑了的政策带来的数据作弊的效果。

       数据支持:Avalon系统

       数据支持:Avalon系统

       表和图都呈现给大家,哪个习惯看哪个。对应2009-2010-2011这三年从购置税减半政策实施到回复一半再到全恢复的过程,你会发现,2016-2017-2018这个完全相同的过程中,今年汽车销量增速比去年以及比2016年,跌幅其实都很平稳。

       从图上看的表现就是2016年到今年汽车销量增速图的斜率极其平缓,远比不上2009-2010-2011系列的降幅,那才叫狂跌,今年只是随便跌一跌而已。

       如果从表上看,我们假定2018年叠加12月继续下跌后全年销量增速-4%。那么从2016年高点到今年年均跌幅只有不到9%,今年和去年比,跌幅只有7%。看看2009年购置税减半政策的结果,2009-2011年,销量增速年均跌幅高达21.85%,2011与2010比,销量跌幅30%。

       刺激不刺激!那才叫狂跌,今年只是毛毛雨。所以今年汽车行业的下跌,对坑人政策的正常反应而已。你要找对正确的比较对象和比较区间,别轻易给别人开葬礼。

       第一句话解释完毕。

       第二句话

       当前市场上对于行业销量增速下滑原因的分析,基本全错。

       我还在汽车行业的时候。业内人士跟我说,汽车行业受政策影响很大,最显著的例子就是购置税减半。

       这话离本质的距离太远。

       实际上汽车行业受政策影响并不大。有影响的是,汽车消费作为可选消费,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大。因此汽车价格的变化和消费者收入的变化对销量影响明显。购置税减半政策对销量有影响,只不过是因为他改变了汽车的相对价格,同时又存在时间限,所以调动了购买的积极性。

       这就不仅仅是一个政策问题,更多的是一个与消费者博弈的过程。不仅要有力度,还要择时,还要给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没有力度、没有期限的,比如前一段时间的车船税取消,就基本没砸出水花;有力度,没有择时的,比如15、16年购置税减半政策,对汽车销量的拔高作用,就远远不如09年的效果。因为09年的汽车销量基本上是自然增长,而且消费力还很旺盛,政策需要对抗的只是金融危机下的悲观情绪。而到了15年,本身销量就是被前期购置税减半政策透支、反透支之后的结果,同时又存在收入下行的压力,购置税减半政策减下来的那5000块钱要扛的因素太多、太宏大,远不是09年一个轻飘飘的情绪可比,因此效果就差了很多。

       如果今年再要实施购置税减半政策,那就不仅要扛收入下行压力,还要扛势头猛烈的16年购置税减半政策透支效应。对比2011年的下跌势头,可以知道,5000块钱的消费端减税是扛不住的。这也是今年年底,市场疯狂讨论要不要再次调减购置税时,国家信息中心徐长明主任跳出来说,减税也挡不住下跌趋势的原因。确实挡不住,而且还会把接下来几年的销量搞的更糟,不如让市场自发快速出清。这是何以今年行业销量大幅下跌的情况下,国家没有再次开启这个政策的另一个原因。因为没有用。

       进入2018年后半年,汽车行业销量开始负增长。行业内外关注汽车行业的人,谈论这个事情,都爱加一个开头——中国汽车高速增长了10年,汽车保有量已经很高了,行业进入低增速甚至负增长是很正常的事情。言下之意,因为中国汽车保有量高,所以汽车销量增速下来了。

       这话其实也很奇怪。

       首先第一点,中国汽车保有量一点都不高。我有数据。

       世界各国汽车千人保有量情况

       数据支持:Avalon系统

       2017年中国汽车千人保有量156辆,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980年,日本人均国民收入跟我们此刻差不多,那时候日本汽车千人保有量336辆,我们对应收入只有人家一半,中国汽车保有量一点都不多。

       其次,如果你说不考虑平均,只考虑总量,汽车太多了,汽车销量增速就低了。但是此刻人均拥有量是不足,这意味着你的邻居有车,而你没车。你提这个观点,意味着你认为——你的邻居们都有车了,车太多了,所以你就不买车了。这个逻辑极其可笑。只要你有钱,你的邻居都买车了,对你的刺激一定是你更会加速买车,买个比他还好的车,气死他,而不是不买车,让他在你面前炫耀。中国汽车快速增长的阶段就是这个特征,攀比风、炫富风的羊群效应,支持了中国汽车很多力量。

       又有一些人说了,汽车保有量多了,中国基础设施跟不上,路堵、停车位不好找。中国人不买车了。

       这看起来很对,但,你要明白,中国基础设施跟不上,不止是汽车相关的基础设施跟不上。而是整体基础设施跟不上。

       你去北京街头看看,车很多,都堵在路上,很堵,很闹心。但是你去同时段的北京地铁去看看,那就不仅仅是很堵、很闹心了,那是很塞、很要命。就算没要了命,在那人贴人的车厢里也很遭罪、很不优雅、很没尊严。开车的人起码还能保持这一点尊严和所优雅,而且要舒服的多。

       1992年,深圳“股疯”810事件爆发,百万股民炒深圳,当时为了买抽签表,股民们这样排队。

       (810的拥挤状况)

       当时媒体描述这些人:为了防止有人插队,排队的股民所有人后面一个人紧贴着前面一个人,不分男女,紧紧相依。为了发财的梦想,所有人都放弃了故老相传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认为他们为钱不顾尊严。(1992年的事,我会另写一篇文章讲述,敬请期待)

       但是今天你去北京地铁的早晚高峰去体验一下,无车族(甚至有车但是被限号的上班族)每天都要经历一下比当年810严酷两倍以上的拥挤(810只排纵队,但地铁里的紧紧相依是四面八方的),而且没发财梦可信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面对同样糟糕的基础设施情况,只要你有购买力,你是愿意在宝马里堵车,还是在地铁里当沙丁鱼,答案其实不言而喻。

       (一线城市无车地铁族的日常)

       你可以再到各大写字楼看看,你会发现除了部分靠近地铁站的写字楼,在12月的寒风中,有车的人起码可以坐在车上暖暖的听着音乐堵;而没车的人,大多要顶着刺骨寒风,走15分钟到半个小时到地铁站,或者骑着共享单车,顶着更刺骨的寒风,骑10-20分钟到地铁站。不知道你们怎么想,反正我只体验过一回,就坚决不想再体验了

       总之,一句话,开车族面临的基础设施差,无车族面临的更差。更不用提有车之后出行的机动灵活性和活动半径大大增大带来的乐趣。对于在新时代中追求美好生活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他并不需要把车天天开到140迈,风驰电掣的跑来跑去,只要能改善当前的生活状态,这就足够了。

       这是公共基础设施已经十分发达了的北京的情况。更不用提公共交通更差,堵车情况更不严重的二三四五六七八线城市。对他们来说,车对生活的改善性作用更加明显。一旦你从消费者角度去思考,就会发现基础设施不足,远不足以妨碍消费者买车。

       除了这两个最典型的解释以外,市场上其他解释汽车销量下滑的原因包括:贸易战及关税降低说。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中国进口车以豪华车为主,量很少,跟大众车型消费群体迥异,且影响力有限,而中国的车基本不会卖到美国,国外市场与国内市场比是0.086;房价挤兑说。你可以问自己,房价高涨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偏偏就今年挤兑到车了。涨的最汹涌的2016年,汽车销量反而近几年最高。国六标准犹豫说。没什么好犹豫的,国六标准只是对新车而言,并不强制淘汰国四、国五车型。现在淘汰的国三的车,已经喊了好多年了,还有不少人在开。

       总体而言,当前市场上大多数对于汽车销量下跌解释充满了各种琐碎的原因,噪音非常多,不排除这些因素会有一定的影响,但关键因素你几乎不可能指望在这里发现。我们这里主要要做的就是撇开噪音,看关键,搞清楚到底是什么带来了汽车销量的下跌。

       所以我对我要观察的几个关键指标,我都做了HP滤波(不用纠结这是啥,就是一个排除短期因素看趋势的工具)。得到了以下三张图。

       汽车月销量增速趋势线

       数据支持:AVALON系统

       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及其趋势线

       数据支持:AVALON系统

       居民可支配收入及GDP增速趋势线

       数据支持:AVALON系统

       第一张图,对汽车销量增速去除噪音,只考虑趋势因素之后,我们可以发现,行业其实早在2006年就开始出现了销量增速的拐点。注意这个拐点是数学上斜率拐点的意思,不是商业媒体里经常提到的峰谷的拐点。这个拐点之前,汽车行业销量增速是在上升的,拐点之后,汽车行业销量增速成了一条水平直线。再之后,2009年的购置税减半政策开始了,行业销量增速被硬顶上去成了一条陡峭的上升曲线。我们可以考虑一下,如果没有这个政策实施,行业的自然状态是什么样的?

       第二张图,对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去除噪音,只考虑趋势因素,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开始下滑的拐点就在2006年。对比一下,汽车行业销量增速2006年起出现下滑趋势,这告诉了我们一些有用的信息。

       第三张图,我们将GDP增速与居民可支配收入销量增速的长期趋势摆在了一起。两者的拐点都在2006年前后,而且这之后两者的下跌趋势高度相关,相关系数我测了,0.8528,非常显著。至于2006年之前,二者关系为什么是那样的,我以后专门撰文说,那是个纯经济学话题,我们只要记住当前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与GDP增速高度相关,且同步下滑即可。

       结合以上三张图,我们来还原一下汽车行业近期发生了什么:

       首先,中国经济发展到2006年前后,GDP增速已经显现出L型转型,增速向中高速转型的倾向。随着GDP增速的趋缓,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也开始缓慢下降,导致汽车这一对收入敏感的可选消费品的增速也趋于平缓及下滑。

       然后,世界爆发了金融危机,金融受到打击、贸易严重下滑,汽车销量一口气转负了。政策层力挽狂澜,向宏观系统里扔了四万亿,对汽车行业开启购置税减半政策(须知汽车是除房地产外,对宏观影响最大的行业,对调节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意义非凡),经济稳住了,汽车反弹了。但是也留下了后遗症。

       2009年以后,进入2010年,购置税减半政策恢复一半。汽车销量增速狂降10个点,但是仍然很高。2011年,购置税减半政策全恢复。透支作用一下显现出来,当年汽车销量只有2%。之后慢慢恢复,2012年4%,2013年甚至过度反弹达到了13.87%,然后又回落到2014年的6.86%。

       2015年,“三期叠加”效应显现,GDP增速首次落到7以下。汽车销量连续5个月负增长。政策层再次出手,购置税自2015年10月起减半。效果立杆见赢,销量当月转正,2015年销量增速维持在4%,2016年被拔高到13%,短期危机被解除了。

       但是2016年政策刺激下的13%,业界是很惶恐的。因为对比2009年,该政策推动下,行业增速是40%以上,两相比较差距太大。这里体现出来的,其实就是可支配收入增速下滑,这一背后长期因素的巨大力量。行业固然对相对价格敏感,政策窗口期固然能带来提前消费,但购买力的实际削弱,或者说购买了不足者收入并未显著增强,带来的压力更大。这在长期趋势线上表现出来的就是2012年9月购置税减半提前透支的急速下跌因素消失后,销量增速降低变得平缓,但依然在降。而这个长期因素也将在更长的区间内一直伴随着整个行业。

       第二句话解释完毕。排除噪音后,影响汽车销量增速的最关键因素就两个:一是长期的筋骨——可支配收入增速的降低;二是短期的脂肪——购置税减半政策的拉升作用和透支作用。

       第三句话

       累计销量跌成负数,并非坏事。

       经济学里有个至理名言的理论,叫沉没成本。最近北大薛兆丰拿这个概念在某综艺节目里给人讲婚恋,火的一塌糊涂。我来大致说说这个理论——其实他就是告诉你,过去的糟心事已经发生了,你哭也改变不了,跳楼也改变不了。哭了枉付出伤心,跳楼白费一条命,多为他多做任何一点点动作,都是浪费成本。

       所以,人不要关注过去的糟,要向前看,明天会更好。

       汽车行业现在就是这样。今年跌倒0甚至以下,其实多数人都已经预期到了。车厂不会再幻想最后两个月再扩产能,投资者不会再在这个时候对汽车行业再持仓,已经套牢的也套住了。你可以指望的是明年。

       现在这个时候加速下跌,对明年是有好处的。这叫快速出清,快速迎来新的平衡。

       一个简单的逻辑,由于购置税减半政策干扰,汽车行业的销量增速你不能看单年,你要把整个政策周期连起来看。所以你看2018年的汽车销量不能只看2018年的,要把2016年以来的都算进来。最简单的,做个简单算术平均,2016-2017-2018三年平均数,假定今年跌的是4%,那么平均数就是4.23%,三年年均增速4.23%,这数看起来都还不低,甚至高于业内普遍预期的,汽车行业增长率3%的长期趋势水平。我上边第二部分做的那个趋势图里的数,到10月份,趋势平均增速还能到3.7%,高于长期趋势3%。这意味着还得跌。如果2019年前低后高,最后实现增速0%呢,我们把2016-2019年4年的销量增速都算进来,平均数3.17%,差不多长期趋势水平。这意味着行业就能够稳住。2019年还过的去。

       上个月的时候,市场对行业的预期还是2018年全年0%,我拿平均数来算,左算又算,2019年还要再-4%,四年行业平均才能实现长期平均水平3%。今年降到0,明年还要降到-4%。现在不够糟心,明年还要接着再糟心,和沉没成本反着来了,压力不在脚底下,全在头顶上了,你说可怕不可怕。

       现在好了,11月单月销量跌幅-18.9%,累计跌幅-2%。12月份再努把力,把全年负增速搞到-4%,加速出清,明年挣钱。这是很好的事情。我很喜欢。

       那么关键问题就来了,明年能不能反弹?

       我的答案是能。因为我列的关键因素,明年都能好转。

       一是2016购置税减半政策的透支作用大概会在明年6-7月份左右消失。

       我再请大家看下这张汽车行业销量长期趋势图

       汽车月销量增速趋势线

       数据支持:AVALON系统

       看图中第三个绿圈,图形在那里出现了拐点,拐点之前销量增速急跌,拐点之后销量增速缓跌。急跌毋庸置疑,就是购置税减半政策的透支。缓跌呢,记得2006年以来,可支配收入长期趋势性下滑吗?就是那个因素在起作用。图形上出现拐点,基本上就是作用力不同了。所以这个拐点我们基本上可以判断他是政策透支作用消失的点。那里是2012年9-10月,从2009年1月到这里,经历了3年零9个月到3年零10个月。

       把这个周期移到2015年10月,上一次购置税减半政策开始的地方,3年零9-10个月之后,是2019年6-7月。在大概那个时间点附近,购置税减半政策透支的急跌因素会消失。大跌停止,之后的半年恰好是对应2018年下半年疯狂下跌的低基数时期,同时也进入传统旺季。你说行业是不是可以乐观一把?

       急跌因素消失后,缓跌的动力交给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的变动。前边我们也论证了2006年以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的下滑与GDP增速高度相关。这样我们就需要关注明年的宏观即可(实际上汽车行业销量和宏观的直接相关关系,我也测了,很相关。见前文《我们回测了过去十年的宏观与汽车行业数据,得到以下25条结论》)。

       那么明年的宏观怎么样呢,因为又是一个巨大的话题,我就不展开说了,只说结论。从存货周期来看,明年的宏观在6-7月将触底反弹,政策分析也基本支撑这个结论。

       所以,前期政策透支这一急跌因素明年会消失,GDP增速代表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明年会企稳。汽车行业增速的两大下滑因素明年都会好转。今年的急跌,又是符合规律的加速出清。有什么好担忧的呢?

       反倒是持币的投资人,可以研究研究这个行业,该准备入场播种了。

       让我们一起期待12月继续下跌,争取超额完成全年-4%的销量增速水平。

       (原创作品,原文发布于微信公众号:商业说。)

2月汽车销量排行

       据最新的车媒爆料,从2018年开始,国产许多品牌的汽车销量不断在走下坡路,而这些车企惨淡业绩也在表明现在的汽车行业遇到的越来越多,这样的情况也让各国内销量大佬出了一身冷汗,其中最为“突出的”长安福特更是下跌了60%,位于下降榜首位。

       为什么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呢?其实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似乎就可以发现问题的关键。首先,汽车质量整体下滑,这就是最直观可以发现的一点,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各大厂商只在新品上用了很多时间,却没有在质量上多加点功夫。

       其次就是目前汽车的饱和度不断提高,低门槛的汽车让家家有车开,而随着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堵车问题越来越严重,这就让更少的消费者去买车。

       最后是自主品牌仍疲软,需注重国内市场。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监测显示,3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60.36万辆,环比增长14.8%,同比下降1.7%,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1%,占有率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而一季度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售161.78万辆,同比下降8.1%,降幅高于乘用车总体6.9个百分点,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9%,占有率同比下降3.2%。

       此外,3月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5.89万辆,环比增长9.7%,同比下降10.6%,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7.7%,市场占有率比上月下降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4.0个百分点。一季度自主品牌轿车销售71.18万辆,同比下降14.7%,降幅高于轿车总体12.6个百分点,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7.8%,占有率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

       自主品牌汽车销量持续下降不禁让我们对自主品牌有了更多的担忧。

       董扬表示,由于合资品牌加大力度探身细分市场,又加上国家优惠政策的取消,因此自主品牌竞争力日渐衰减。董扬同时预测未来3年将是自主品牌的“困难期”。

       中汽协分析认为,之所以自主品牌乘用车持续下降,主要是交叉型乘用车(微面)下降幅度较大所致。而这一车型合资品牌基本没有生产。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则是由于合资品牌车型下沉,挤压了自主品牌的市场空间。另外,奇瑞、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汽车厂家正处于新老产品更新换代的转型期,也影响了市场销售。

       董扬认为则表示,自主品牌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研发费用、人才积累以及技术等诸多方面,企业都需要认真研究。”自主品牌发展必须闯过几个关卡,首先就是技术关。近年来,我国自主品牌虽然已经认识到研发的重要性,也投入巨资建设实验中心,比如上汽、广汽、奇瑞、长城等企业均建立了自己的试验中心,但是投入依然不够。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饶达表示,虽然我国自主品牌的技术能力、服务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低质低价的大帽子依然无法摘去,根本原因还是品牌形象不好,这就直接影响了品牌的销量和市场占有率。

       自主品牌汽车在国内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但是自主品牌的出口量仍然在稳步增长的过程中。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3月汽车企业出口为7.21万辆,环比增长17.7%,同比增长14.3%,一季度出口19.13万辆,同比增长20.8%,汽车出口依然保持稳步增长。

       分析指出,我国作为世界汽车消费大国,然而在汽车市场中还是以合资品牌汽车销量占据主导地位,我国自主品牌仍然处于相对弱势的状态。从目前发布的数据来看,自主品牌汽车在国内汽车市场仍然低迷,而对于出口方面确始终保持着稳步增长,这一点是需要亟待改善的,在出口问题上应该更加追求质而不是量,并且需要更加注重国内市场的发展,这样才能使自主品牌发展的更好。

       我国汽车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汽车自主品牌,但是品牌的影响力却远不及国外的驰名品牌。汽车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等因素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我国汽车市场长期被国外品牌主宰,而自身的发展历史又比较短,品牌效应也就相应的缺乏,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消费者对于自主品牌在很大程度上不抱有信心。在发展自主品牌汽车上需要政府提供一个适合发展的平台,加大对自主品牌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导自主品牌消费,其次在于企业本身的产品质量的提高,技术的创新等方面,自主品牌仍将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理性购车对于每一个消费者来说才是正确的选择,经过这些年的筛选,只有留下来的才是精品,才是值得入手的好车。

斯柯达在中国销量直线下滑,原因究竟出在了哪里

       2月汽车销量排行:新朗逸、日产轩逸、新宝来、速腾、特斯拉Model 3、雷凌、帝豪、卡罗拉、迈腾、奔驰C级。

1、新朗逸

       新朗逸2月销量8263辆。虽然朗逸拿下了销量冠军,但这也是其销量首次跌落万台,8263辆同比下滑71.8%,其销量还不如同期的一个零头。

2、日产轩逸

       轩逸2月销量5668辆,同比下滑77.9%,没有太多可以评论的,下滑原因整个汽车市场都出奇地一致。

3、新宝来

       宝来2月销量4640辆,同比下滑70%,排名第三。在大环境下,谁都无力回天,但在宝来、速腾等带动下,还是让一汽大众拿下了厂商销量冠军。

4、速腾

       排名第四的速腾2月销量4368辆,同比下滑67.7%,前两个月也排名第四,随着进入3月,其销量在大环境下将有所缓解。

5、特斯拉Model 3

       特斯拉Model 3在2月销量3900辆,当然这个数据是预估。如果不是大环境影响,特斯拉Model 3的确在销量表现上显然没法跟燃油车相比。

6、雷凌

       雷凌2月销量3856辆,同比下滑60.8%,也成为本月广汽丰田进入厂商榜单前十的最大功臣。

7、帝豪

       帝豪2月销量3666辆,同比下滑77.1%,排名第七,和上月相比排名提升了一个名次。作为中国品牌中唯一进入销量榜前十的一款车,也是中国轿车的标杆产品。

8、卡罗拉

       卡罗拉2月份在国内市场的销量为3481辆,同比下滑79.3%。

9、迈腾

       迈腾本月销量3327辆,同比下滑65.3%,是榜单中除雷凌之外下滑最轻的,这也让其重回榜单前十,同时力压凯美瑞、君威、雅阁等成为中级车销量冠军。

10、奔驰C级

       奔驰C级销量3116辆,同比下滑68.3%,也是本月豪华轿车的销量冠军。

中国的汽车销量严重下滑真的是因为产能过剩吗?

       斯柯达最早起源于捷克,后来被大众所收购。

斯柯达的历史

斯柯达他从1905年制造汽车到现在,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他经历过世界大战,在1924年生产的豪华型汽车之中,属于当时最贵的汽车,它的底盘比当时的劳斯莱斯还要贵,但是这几年大众在中国的销量确实下滑了很多,这也是挺让人遗憾的一件事情。

百年斯柯达名销量下滑

       百年斯柯达名下的汽车有很多,为什么销量现在下滑的这么厉害,定位方面有所尴尬,斯柯达现在的汽车价格从最小的6万到20多万的汽车都有,但是上汽大众在这个价格区域也有很多汽车,可以说在销售方面,我觉得是有些重合性质存在的,像我们父母那一代的人,说起来汽车就是大众,而且同等价位的汽车,大家总觉得大众比斯柯达要更皮实耐用一些。

       斯柯达这几年的销量可以说是一路下滑,曾经的神坛现在跌落了谷底,总觉得这辆汽车在背后的推动力方面并不是给得特别多,也就是说上汽的老大哥并不是那么喜欢带着斯柯达往前走。你比如说通用的凯迪拉克,XT4这款车为什么所有的凯迪拉克汽车都在降价,而XT4这款车降价就特别少呢?是因为他不能再降价了,因为他旗下还有别克如果降了价之后就会对别克造成影响。

其他车企的影响

同样道理可以说是大众影响了斯柯达的一些效率,尤其是在价位方面太过于重叠。斯柯达进入中国的定位是高于大众而低于奥迪的话,这个定位如果出现了,那我觉得斯柯达现在的销量应该也不会特别差,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国产汽车的崛起使斯柯达的销量直线下滑。我们都知道国产汽车刚刚出现的时候,只是一味地模仿其他的品牌,那么如今有了自己的实力,肯定对一些合资品牌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标致,斯柯达,马自达等,我觉得这几个品牌。国产汽车崛起后,对他们是有所影响的,和马自达比好看的。我们有领克,和斯柯达比的,我们有吉利,和标致比的我们有长城,长安,而且随着国产汽车的崛起,在价格方面也能得到一些亲民的效果,不会是在一味地堆叠配置。现在给到你的东西都是特别实在的,同等价位之中你可以买到高配或者是比他们给的更高配的感觉,不再是日产汽车,给一个特别舒服的后排空间,我们就疯了似的去买它,那个时代都已经过去了。

一成不变的斯柯达

       一成不变的斯柯达也是他现在走下坡路的一个原因,虽然说你也是百年汽车品牌,但是现在也是有一些嚼之无味,其实可惜的感觉,像这种百年车企想真的去突破自己是非常一件难的事情,标致现在已经换了大狮子头的车标,马自达也不用,马6改用阿特兹,但异响还是这么多,斯柯达没有突破的感觉,带来科技的感觉才能给你带来销量。以上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感谢观看,欢迎关注《汽车Z博士》!

吉利为什么销量下滑

       自2009年以来,中国已连续几年蝉联世界第一汽车产销大国,然而繁荣背后,中国的汽车制造产业酝酿着产能过剩的危机。

       2015年3月,全球知名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发布的一份汽车行业分析报告预测,2011-2018年期间,2012年中国汽车产能过剩的比重会达到最高点,占28.5%。此后逐年下降,2018年中国汽车产能过剩的比重为15%,中国汽车行业的产能过剩,成为威胁行业健康发展的严重问题。

       其实,早在2010年9月的天津泰达国际汽车论坛上,时任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警告说,在地方政府推动以及汽车厂家对市场前景过分乐观的背景下,国内汽车企业的快速扩张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风险。

       “从目前来看,虽然汽车市场整体回稳的迹象愈发明显,但产能存在过剩也毫无疑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表示,经过了连续几年的高增长后,我国汽车产业虽已进入平稳期,但产能增速并未放缓。在前期产能释放过快的影响下,市场对产品的消化已不像以往那样迅速,出现产能过剩也是必然。

       中国汽车行业产业集中度低,生产能力参差不齐。目前中国国内拥有汽车整车企业逾130多家,是世界汽车大国中最多的,但87%的销售额来自排名前十的汽车厂商,另有超过100家地方小型汽车生产商抢夺其余13%的市场销售份额,这部分小型厂家的生产和盈利能力低下,落后的技术使其产品多数集中在低端市场,市场销售量极低。

       相比于合资品牌,自主品牌车企消化产能的最优选择是提升品牌力和销量。而提升产能利用率需要相关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结合市场整体销量预测和自身竞争力份额预测的基础上合理布局产能,其是重要的一点。

       5月13日,中汽协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17.7%。不久前,协会发布的数据也显示,4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同比下降16.9%,1-4月累计销量同比下降11.9%。

       由于统计渠道和方法的不同,中汽协和乘联会的数据略有出入。但毫无疑问,汽车市场连续11个月下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恐慌之下,汽车市场的自保价格战迫在眉睫。

       受市场环境影响,一直表现强势的吉利汽车也无法独善其身,4月销量出现一定程度下滑。那么,吉利汽车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对策是什么?近日,汽车信息新媒体在浙江宁波采访了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销售公司总经理林杰。

       说到市场,吉利不打价格战。

       “增量市场竞争的时代是一个将数量转化为质量的好机会”,林先生说。今年整个市场情况和我们去年的预测比较接近:2019年上半年整个市场不会太乐观。去年我们提出吉利汽车必须从高速向高质量发展。近两年,吉利汽车取得了快速增长,但我们认为吉利需要加快速度。吉利今年的销量增长放缓,但这是为了更好地提高质量。目前整个市场增速放缓,吉利品牌和柯灵品牌必须保持一定的销售规模。同时,作为一个企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水平,而不是单纯的求量。

       林先生表示,在目前整体负面的市场环境下,吉利汽车并不想转移库存,但吉利更多思考的是如何进一步优化经销商库存结构。因为,厂家之间的关系就是嘴唇和牙齿的关系。在任何市场环境下,尤其是有起有落的时候,坚定信念是极其重要的。吉利汽车在很多品牌降价保证数量的时候,并没有参与太激烈的价格战。对于部分地区的库存车辆,我们完全站在构建整个大生态的思维模式上。包括去年底销量紧急刹车,就是为了进一步调整库存,这也是吉利预警系统的效果。

       林先生认为,整个市场的发展不会永远往上走。对于吉利目前来说,决定增长率的是基数。150万的基数这么大,吉利很难再增加四五成。所以吉利现在要做的是巩固规模,还是抓基础练内功。市场越低迷,团队越需要团结。市场越低迷,厂商之间的沟通就应该越紧密,共同应对市场问题,进一步巩固和加强薄弱领域。这样,我们就可以为未来的整体激增做好准备。

       而且,吉利不能靠价格取胜,所以我们可能无法生存,因为只要合资品牌继续探索,自主品牌肯定无法先扛住。我们认为一些品牌的降价方式不能给消费者带来价值,对品牌也不好。那么,如何才能实现“高价值”?一是一步到位精准定价,二是保持整体价格相对稳定。这并不是说一辆车永远不会降价,而是价格不要波动太大,否则最终会伤害品牌。当其他品牌在打价格战的时候,我们的价格并不宽松,保持一个品牌的价值至关重要。

       说起产品,吉利的目标是“高质量”

       最重要的是企业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为此,吉利花了三年多的时间,与沃尔沃一起投入巨资打造CMA模块化架构。这种架构堪比丰田的TNGA和大众的MQB,是目前全球领先的架构。沃尔沃XC40和柯灵系列产品诞生于CMA架构。同时,吉利还将CMA架构技术应用于吉利品牌,并根据中国路况和消费者需求进行了针对性调整。吉利最新高端产品星月,是吉利CMA架构的首款车型。

       柯灵是新一代高端品牌。高端品牌就像每个人都向往幸福生活一样,每个OEM都想打造高端品牌。但林先生认为,打造高端品牌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表象,必须具备“五高”:高颜值、高性能、高技术(智能)、高安全性、高价值。

       第一,高面值。在这个时代,如果一辆车质量好,外观丑,肯定没人看。第二,高性能。你做高端产品,但是技术很落后,就不能给消费者一种比其他产品和品牌更好的驾驶感受吗?只有高价产品不能称为高端产品;第三,高科技也可以称为高智能。现在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不仅仅是买一辆可靠的车。他应该可靠、聪明;第四,安全性高。众所周知,安全不能很好地展示,但却极其重要,它可以支撑这个品牌的长久存在;第五,价值高。如果前四点做得好,但是定了一个高不可攀的价格,用户是不会买单的,所以带来高价值也很重要,定价一定要符合市场实际,敬畏市场。

       林先生在采访中也提到了雷克萨斯的例子。林总说,丰田花了多少钱让雷克萨斯成为高端品牌?它触及了用户的每一个细节。没有这样耐心的打磨,怎么做高端产品?高端品牌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在打造高端品牌的道路上,你可能要吃更多的苦,扛更多的雷。但正如李书福董事长所说,如果你认为是对的,就要坚持下去。因此,吉利和柯灵将继续坚定地走下去,不仅要做到“五高”,还要做到“高标准、高要求、高满意”,以支持高端品牌的发展。

       百万购车补贴

       好了,关于“汽车销量下滑”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汽车销量下滑”,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